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邵军航

(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 上海 201209

摘要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主要有语音手段、词汇语义手段、语法手段。语音手段就是将直陈语的语音替换成其它的读音。词汇语义手段可以将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拔高而美化,或通过模糊词语、借词、迂回陈述、隐喻、转喻等手段而对婉指事物进行弱化,或通过构词法手段对直陈语进行缩略、截短、逆拼等形式变异,或是通过语法手段如否定、疑问、虚拟、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手段而使婉指对象弱化。

关键词:委婉语,分类标准,类型

中图分类符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只要能够替代直陈语而避免让交际者或言语涉及对象有消极的心理反应的表达都可构成委婉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三类手段。

 

一、语音手段

 

汉语的语音或声调的改变、英语词语的语音或重读的改变等可以构成委婉语。如为了避秦始皇赢正的名讳,“正”(zhèng)的声调在“正月”这一搭配中由四声变成了一声,读作“zhēng”。英语中的语音变异式委婉语很多。语音变异委婉手段包括语音畸变法phonetic distortion、重读音节转移法。通过语音畸变法所构成的委婉语常用来替代和上帝及诅咒有关的禁忌语。如God的语音畸变形式有DodGodfreyGolGomGoshHotCockGogCodCudOdOdsAdUdGadGedGudGolley。为了表示对上帝的敬畏,上帝“Jehovah”(耶和华)被读成“Adonai”;“Lord”读成“Lawks”,“Law”,“Land”;“by Jesus”读成“bejesus”;“by God”成为“begorrah”。“laboratory”(实验室)是通过改变单词的重音所构成的英语委婉语。其重音原来在第一个音节,后来为了避免和“lavatory”(厕所)相混,人们将其重音移到第二个音节。

 

二、词汇语义手段

 

委婉语构成的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低调陈述、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反义词语、指示语语义变异,等。

一)模糊手段

模糊词语是语言中离开语境,含义不清楚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数量并不多,如英语模糊词有thingy, thingummy, thingummyjig, thingummabob, whatsisname, whatnot, whatsit。用这些词可以构成委婉语,如thingummy一词常用来避免直接提及sex organsChannell 2000164)。汉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如“那事儿”、“那玩意儿”、“那东西”、“那什么”、“那地方”等。如:

(1)……车队每行驶2小时有一次短暂的休息,每次车一停稳,我们总是急匆匆地跳下来,在路的右侧一字排开,从裤裆里掏出那玩艺,好一阵雨打芭蕉。

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被这种模糊词替代的概念是无穷的,作为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其作用不可忽视。

二)概念隐喻构成手段

认知语言学认为,心理理解涉及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两个认知域。概念隐喻是跨认知域的映射,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靶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 mapped )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Lakoff 1993)。因此,隐喻有三个主要特点:在形成机制上,隐喻的两个概念之间是相似关系;在认知域上,隐喻的两个概念分属两个“有距离”的不同的概念域,这种“距离性”源自一个概念或认知域是抽象的,而另一个是具体的;在功能上,隐喻的主要功能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而理解是通过将一个认知域的结构系统地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如构成死亡委婉语的概念隐喻中的一个是“死亡是旅程”。和其相对应的常见隐喻表达有the last sent-off送别)、to have gone out已经走了)、to go the way of all flesh /all the living/ all the earth(走众生之路)等;对于陆路旅行,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和特点,英语的隐喻表达有to take a one-way ride (单程旅行)、to buy a one-way ticket (购买单程车票);对于水路旅行,相应的委婉表达有the last voyage (最后的航程)、to slip off/ to slip one’s cable (解开锚链——葬身大海)、to launch into eternity (驶向来世)、under sailing orders(奉命航行),等。这是“人生是旅程”的次概念隐喻。在认知人生的时候,人们习惯上将其视为一个循环:来到世上(arriving in the world),度过一生(going through life),离开人世(leaving or departing)。(Lakoff & Turner 1989:1-3)。在汉文化中,我们也有死亡概念的旅程隐喻表达,如“踏上不归之路”、“走上了黄泉路”,等。

三)转喻构成手段

转喻是通过一个概念体(conceptual entity)向属于同一认知域的另一个概念体提供心理通道(mental access)的认知过程。用来引导注意力或提供心理通道的事物被称为喻体(vehicle entity),而注意目标或被提供心理通道的事物被称为靶体(target entity)。在形成机制上,转喻的两个概念即喻体和靶体在概念空间上是邻近(contiguity)关系;在认知域上,转喻的两个成分或事物如生产者和产品、整体和部分、结果和其动因等属于同一个概念域,是紧密关联的;在功能上,转喻的目的主要不是理解,而是对靶体提供心理或认知通道,是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另一个范畴,以此来突显被激活范畴的有关方面。为靶体提供通道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种映射,但与隐喻映射不同,这种映射是单一映射。

转喻分为事物转喻和事件转喻两类。事物转喻主要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认知域整体来为其一部分提供心理通道,或通过其部分为整个认知域提供心理通道,即整体代指其构成部分,或部分代指其构成的整体。事物转喻结构应用于“事物-部分”(Thing-and-Part)、“组构”(Constitution)、“复杂事件”(Complex Event)、“范畴-成员”(Category-and-Member)、“范畴-属性”(Category-and-Property)等。组构是物体和其构成物质之间的关系,因此物体可代指其构成物质或者构成物体的物质代指物体。复杂事件包括顺次发生的事件或同时发生的次事件,这些次事件都可代指整个复杂事件或整个复杂事件代指其次事件。对于按顺序发生的事件,初始、中间和最终事件都可规约性地代指整个复杂事件。因此,具体而言,顺次发生的次事件代指其构成的整个复杂事件的转喻又有三个次转喻:“初始次事件代指复杂事件”、“中间次事件代指复杂事件”、“最终次次事件代指复杂事件”。范畴-成员关系是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种,范畴-成员关系有两种情况,即范畴代指其一个成员或范畴的一个成员代指整个范畴。范畴-属性之间也有两种情况:范畴代指属性或属性代指范畴。

事件范畴包括“行动(Action)”,“因果(Causation)”,“生产”(Production),“控制”(Control),“领属”(Possession),“容纳”(Containment)等次范畴。行动认知域涉及许多组成部分,如施事、受事、工具、手段、方式、时间、地点、目的、结果,等。因此,这些组成部分和行动之间可以构成多种转喻关系:“工具代指行动”,“施事代指行动”,“行动代指施事”,“行动中涉及的物体代指行动”,“行动代指行动中涉及的物体”,“结果代指行动”,“行动代指结果”,“手段代指行动”,“行动方式代指行动”,“行动的期间代指行动”,“目的地代指行动”,“行动的时间代指行动中的事物”等。当一个事物或事件引起另一事物或事件,就产生了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转喻模式有“因代指果”或“果代指因”。具体转喻有“状态/事件代指引起它的事物//状态”。和生产认知域有关的具体转喻关系包括“生产者代指产品”、“作者代指其作品”、“地方代指在此生产的产品”等。和控制认知域有关的转喻有“控制者代指被控制者”、“被控制者代指控制者”。领属认知域和控制认知域相关,因其涉及人对物体的控制。在领属转喻关系中,喻体常为拥有者。具体的转喻关系有“拥有者代指拥有物”、“拥有物代指拥有者”。在容纳认知域的转喻关系中,人们一般更关注容器里的内容,因此,转喻的靶体常为内容物。具体包括“容器代指内容物”和“内容物代指容器”两种。

通过转喻手段构成的委婉语如用the pill药片)婉指birth control pill避孕药片)(范畴代指成员)、用top上部)婉指breasts女子的乳房)(用器官部位代指器官)、用the smallest room最小的房间)婉指W.C.厕所)(以设施的大小属性代指设施)、用go to bed with sb.和某人上床)婉指to copulate with sb.和某人交欢)(以同现次事件代指整个整个事件)、用“六合/板子/长生/吉祥//寿/寿”婉指“棺材”(以原材料代指产品),等。

四)迂回陈述构成手段

迂回陈述就是不直陈其事,而是只说出其相关行为,将严重的事态轻描淡写,让人听后不至于感到难堪或刺耳。(范家材,1992178;李国南,2001197-8)迂回陈述的表现形式包括以反说代替正说即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内容,以弱说代替强说即“弱陈法”(meiosis),以疑问形式表示肯定的陈述。迂回陈述法委婉语在战争、政治、教育等方面用的比较多。如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时,总是被说成mistake(失误),而civilian casualties(平民伤亡)被说成是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invasion(入侵)则成了pre-emptive action(先发制人的行动);用education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教育和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婉指“下层人”或“贫困者”、用those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ability scale(处于能力水平下端的人)婉指stupid person、用disadvantaged environments(不利的环境)婉指poorunderprivileged child(享有特权不足的孩子)婉指poor child,等。

五)语义扬升构成手段

语义扬升就是将人们心目中地位一般或不好的事物用具有积极含义的词语称呼。语义扬升类委婉语主要用于职业和商业领域,以使地位卑微的职业和商品的档次通过委婉语得到拔高。如英语中cook厨子)称为chef厨师,厨师长),barber理发匠)成为beautician美容师)、cosmetician化妆师)、hair stylist发型设计师),barber’s理发店)则成了hair salon发廊)、beauty parlor美容厅)、stylist parlor发型设计中心)。“汽车修理工”成了automobile engineer(汽车工程师)自来水工人”成了pipe engineer(管子工程师)、“清洁工”则成了sanitary/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工程师)等。再如宾馆的“普通间”被称为“标准间”;轮船的“一等舱”改为“豪华舱”(Deluxe ClassPremium Class,“二等舱”则变成了“一等舱”,“三等舱”成了“商务舱”(Business Class)、经济舱(Economic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这样,所有乘客的地位似乎都上升了。

六)同义借词构成手段

借词较少携带消极联想,英语委婉语常使用希腊和拉丁语词来指称身体部位和功能。即使这些外来词在其本族语中不是委婉语,但在英语中可以用做委婉语。原因有二:首先,这些委婉语借词大多来自拉丁语和法语。因为英国有被法国人征服的历史,而拉丁语在英国历史上被用做公文和教会语言,所以,拉丁语和法语在传统上被认为是高雅语言。其次,词汇和语法有约定俗成的意象,因语言的不同而大不相同(Langacker 1987 Vol I: 47)。如(F= FrenchG= GreekL= Latin):aphrodisia (G)----sexual intercourse性交),virga (L)/bicho (S)----- penis阴茎),genitals (L)-----reproductive organ生殖器官),libido (L)----sexual desire性欲),travail (F)---- reproduction生殖),sanctum sanctorum (L) ---- water closet厕所),virginal membrane (L) ---- hymen处女膜),to fellare (L)---to have oral sexual intercourse口交),souteneur (F) ---- go between for prostitutes拉皮条),caducity (L)----old age老年)。

七)反义委婉手段

为了避开犯忌触讳的字眼,我们还可以用和直陈语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来表示,这样就构成了反义委婉语。反义委婉语是通过正话反说的形式来体现的。如失火的反义委婉语是“走水”,火灾的反义委婉语是“火祥”;明明是丧事,却说是“白喜”,明明是死了,没有寿命了,却将棺材婉称为“寿材”、“寿木”、“长生板”、“吉祥板”,死人穿的衣服叫做“寿衣”,坟墓也成了“寿穴”;不卫生的东西以“卫生”来委婉道来:“卫生间”、“卫生纸”、“卫生巾”、“卫生带”、“卫生桶”;“卫生桶”是装污物的器具,我们却也称其为“净桶”。就是牢房这样让人避之而恐不及的事物,汉语中却用反义手段,将其委婉地说成“福舍”或“福堂”。英语中表示棺材(coffin)的an eternal box(长生盒)也是采用反义委婉手段;人死了却说是to launch into eternity(进入永生)。(李国南,2001205-7

八)人称指示语和时态语义变异手段

指示语(deixis)在传统上被分为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空间或地点指示(place deixis)、时间指示(time deixis)三大类;而语用学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语篇指示(discourse deixis)和社会指示(social deixis) (Levinson,198362-63)。因委婉语的指示语语义变异手段只涉及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我们不对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进行详细的讨论。

人称指示语分为第一人称指示、第二人称指示、第三人称指示。这三种人称指示都有单复数。第一人称是信息组织者对自己指称的语法化。第二人称是信息组织者对一个或多个听话者的指称。第三人称所指对象可能不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信息组织者和信息解读者,也可能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只是被信息组织者在心理上排除在交际现场之外。 

时间指示语涉及话语产生的时刻或时段。时间指示语常由时间指示副词如“now/现在”、“then/那时”、“yesterday/昨天”、“this year/今年”。(Levinson,198362)另外,在英语、日语等语言中,动词时态也是时间指示语。在这些语言中,时态一般被分为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现在时是非标志性的,而过去时是标志性的。

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脱离其常规所指而使其语用指示和常规指示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一种语用策略,以表达讲话人对听话人的情感态度。指示语的这种派生用法是通过指示中心转移来实现的;所谓的指示中心,是在自然语言交际中,信息的组织和指示体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的:中心人物是讲话者;中心时间是讲话人说话的时间或码化时间(coding time(Levinson, 1983:62);中心地点是讲话人讲话时所处的位置;话语中心是讲话人正说到的部分;社会中心是讲话人相对于听话人或话语内容所涉及的对象的社会地位。指示中心的转换被称为“指示投射”(deictic projection)(Lyons, 1977: 579),或“视点转换”(shifts in points of view)(Fillmore, 1975)。

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是通过人称指示语的语义变异实现的。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是人称指示语中最基本的语法区别。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的变换包括单复变换和异称变换。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是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因后两者与委婉无关,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2)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3)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例(2)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例(3)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即相当于第一人称“我”。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虽是一个人,却常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来指称作者自己,如:

(4) 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有时,当某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在向对方表示不满时,不直接用第二人称单数形式来指示对方,而是采用第三人称不定指的形式;或采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来表明一个大家都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来表示对听话者的隐性的指责。如:

(5) 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6) Each person has to clean up after him or herself.

这两个例子都用来减弱指责的强度,以使批评的语气变得缓和,即进行委婉地批评。

另一种委婉手段是用三称指示语来指示交际对象或交际中所提及的对象,以避免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你”。这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字禁忌:皇帝和圣人孔子的名字要避讳,是国讳,如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连观世音菩萨也被改称为观音;自己长辈和先人的名字要避讳,是为家讳。根据三纲五常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他的名字对于地位低的人来说是一种禁忌,要采用尊称,或采用变通手法以避免直呼其名。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小说中经常遇到“他/她爹”、“孩子他/她爹/娘”、“他/她叔”、“他/她大爷”、“他/她姑”、“他/她嫂子”。因为这种称呼方式是通过第三人称指示代词构成的,我们将其称为三称指示语类委婉。

时间指示语类委婉主要体现在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上。动词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的状态(Saeed 1997:114-116; Jaszczolt 2002:258-267)。但在三类情况下英语过去时态不表示过去,而是表示现在或将来。第一类为时态呼应所要求的时态后移(backshift),即在间接引语中,主句的谓语动词为转述性动词(reporting verb),表示对别人言语的转述,用过去时态。尽管转述的内容是现在的情况,表示转述内容的从句的动词也要采用过去时。这就是时态一致性的要求。第二类为假设性过去时(hypothetical past),也称为非真实性过去时态(unreality or counter-factuality)。这种情况出现在说话人所说内容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很难实现的愿望的语境。如It would be nice if I knew the answer。第三类为语用策略性过去时,即讲话人为了使自己的请求、建议、询问等显得礼貌、婉转而使用的语用策略。Taylor将其称为“语用软化剂”(pragmatic softener)。(Quirk et al 1985187-188Taylor 1989149-154)因时态是时间指示语的一种,我们将动词过去时态的第三种用法叫做时态指示类委婉,将含有这种用法的言语表达称为时态指示类委婉语。如Would you help me?Will you help me?Please help me!委婉,也显得更加礼貌。

 

三、语法手段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因此,委婉语构成的语法手段也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个类型。委婉语构成的语法手段包括疑问、否定、虚拟等几种。如:

(7)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问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8)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9) If I were you I would do it.

(10) I wondered /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spare a few minutes to go over my abstract.

在例(7)中,母亲用猜测的疑问语气委婉地表示了希望“长妈妈”能给同床的“我”多留一点空席。例(8)是用否定的方法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听起来比“I think you’re wrong”这种陈述较为间接。例(9)是通过虚拟来委婉表达不便直说的事情。而例(10)则是通过过去时态、是否疑问等手段来表示委婉的请求。

委婉语的词法构成手段主要出现在像英语这样的音素文字中。当人们遇到不敢说、不想说的词语时,就采用缩短法(abbreviation),掉尾法(apocopation),首字母缩略法(initialing),逆构法(backforming)等来构成委婉语。(Neaman & Silver,1983: 11

缩短法或缩略法是通过省略字母将一个单词或短语缩短。如将hell with it(见鬼)缩短为h with itgarbage man(清洁工)缩短为G-manladies’ room省略为ladies

尾音脱落法(apocopation)又称掉尾法,就是将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去掉。如vampire(勾引并导致男子毁灭的荡妇)被截短为vampButtock(屁股)被截短为butt

首字母缩略是缩略的另一种形式,是将直陈语的首字母留下,而将其它部分省去。首字母缩略构成的委婉语常和上帝、灵魂、性、犯罪、疾病、诅咒等有关。如“tuberculosis”(肺结核)的缩略形式是TBGod damn(该死!)为G.Dgo to hell(见鬼!)为GTHJesus Christ(耶稣)为J.Cbiological urge——sexual desire(生物性需要——性欲)为B.U.son of a bitch(婊子养的)为SOB,等。

逆拼法委婉语就是通过对禁忌语或直陈语进行逆拼而造的“新词”。如ecnopponce(靠妓女养活的男人)的逆拼,laro则是oral (oral sex的简略用法)的逆拼。

乱拼法就是故意将一个单词的拼写顺序打乱从而构成一个“新词”。如pansy在英语口语中指有女子气或有同性恋倾向的男子,是贬义词。为了委婉,人们将其乱拼为ansy-pay

重叠法是指重复禁忌语的一个音节或字母。如当一个人感到the call of nature的时候,他或她想要piss。但piss现在被认为是禁忌语,人们就重复其一个音节,将其变为pee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分为语音手段、词汇语义手段和语法手段。但我们知道,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所以,在委婉语构成手段分类方面,常常存在界限不清的地方,如果说将语音畸变称为“拼写变异”是混淆了语言和文字的概念的话,对于英语和日语中过去时态类委婉语是属于语义范畴还是语法范畴的问题的回答可能是见仁见智了,因为从广义语义学理论上讲,语法意义也是一种语义。因此,对委婉语构成手段分类问题的探讨远未结束。

参考文献:

[1] Channell, Joanna. Vague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Press. 2000. 

[2] Fillmore, C. J.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1971 [M]. Mineo,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1975.

[3] Jaszczolt, K. M. 2002.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Lakoff, George.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M], 2nd ed. Cambridge: CUP, 1993: 202-251.

[5] Lakoff, George and Mark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eotic metaphor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9

[6] Langacker, Ronald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7] 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8] Lyons, J. Semantics, Vols. 1 & 2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9] Neaman, Judith S. & Carole G. Silver, Kind Words [Z]. New York · Oxford · Sydney: Facts On File, 1983.

[10] Quirk, R. , S. Greenbaum, G. Leech & J. Svartvi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td, 1985.

[11] Saeed, John I. Smantics [M]. 1997.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2] Taylor, John R.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4] 范家材英语修辞欣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5] 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Means of Forming Euphemism

    SHAO Jun-h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t of Shanghai Finance College, Shanghai 201209)

 

Abstract: Euphemism can be formed with phonetic,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means. Phonetic method mainly concerns phonetic distortion. Semantic means includes using vague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metonymy, circumlocution, semantic upgrading (hyperbole), understatement, loan word, semantic distortion of deixis, etc. grammatical methods consists of syntactic method and lexical method. The former has negation, interrogative, subjunctive mood as its members, while the latter includes abbreviation, apocopation, initialism, back-forming, etc.

   Key words:  euphemism, forming means

 

作者简介邵军航(1967-  ),男,河南开封人,博士,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

联系电话:021-55781709(H)   13764422299

电子信箱:shaojh1231@163.com

 



[1]作者简介邵军航(1967-  ),男,河南开封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