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研究会首页 >> 论文集锦
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 邵军航
上传时间:2010/9/16 9:12:53   浏览次数:1472
(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 上海 201209)
摘要: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主要有语音手段、词汇语义手段、语法手段。语音手段就是将直陈语的语音替换成其它的读音。词汇语义手段可以将婉指事物或直陈语的理性意义进行拔高而美化,或通过模糊词语、借词、迂回陈述、隐喻、转喻等手段而对婉指事物进行弱化,或通过构词法手段对直陈语进行缩略、截短、逆拼等形式变异,或是通过语法手段如否定、疑问、虚拟、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手段而使婉指对象弱化。
关键词:委婉语,分类标准,类型
中图分类符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非常丰富,只要能够替代直陈语而避免让交际者或言语涉及对象有消极的心理反应的表达都可构成委婉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三类手段。
一、语音手段
汉语的语音或声调的改变、英语词语的语音或重读的改变等可以构成委婉语。如为了避秦始皇赢正的名讳,“正”(zhèng)的声调在“正月”这一搭配中由四声变成了一声,读作“zhēng”。英语中的语音变异式委婉语很多。语音变异委婉手段包括语音畸变法(phonetic distortion)、重读音节转移法。通过语音畸变法所构成的委婉语常用来替代和上帝及诅咒有关的禁忌语。如God的语音畸变形式有Dod,Godfrey,Gol,Gom,Gosh,Hot,Cock,Gog,Cod,Cud,Od,Ods,Ad,Ud,Gad,Ged,Gud,Golley。为了表示对上帝的敬畏,上帝“Jehovah”(耶和华)被读成“Adonai”;“Lord”读成“Lawks”,“Law”,“Land”;“by Jesus”读成“bejesus”;“by God”成为“begorrah”。“laboratory”(实验室)是通过改变单词的重音所构成的英语委婉语。其重音原来在第一个音节,后来为了避免和“lavatory”(厕所)相混,人们将其重音移到第二个音节。
二、词汇语义手段
委婉语构成的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低调陈述、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反义词语、指示语语义变异,等。
一)模糊手段
模糊词语是语言中离开语境,含义不清楚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数量并不多,如英语模糊词有thingy, thingummy, thingummyjig, thingummabob, whatsisname, whatnot, whatsit。用这些词可以构成委婉语,如thingummy一词常用来避免直接提及sex organs(Channell 2000:164)。汉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如“那事儿”、“那玩意儿”、“那东西”、“那什么”、“那地方”等。如:
(1)……车队每行驶2小时有一次短暂的休息,每次车一停稳,我们总是急匆匆地跳下来,在路的右侧一字排开,从裤裆里掏出那玩艺,好一阵雨打芭蕉。
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被这种模糊词替代的概念是无穷的,作为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其作用不可忽视。
二)概念隐喻构成手段
认知语言学认为,心理理解涉及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两个认知域。概念隐喻是跨认知域的映射,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靶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 mapped )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Lakoff 1993)。因此,隐喻有三个主要特点:在形成机制上,隐喻的两个概念之间是相似关系;在认知域上,隐喻的两个概念分属两个“有距离”的不同的概念域,这种“距离性”源自一个概念或认知域是抽象的,而另一个是具体的;在功能上,隐喻的主要功能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而理解是通过将一个认知域的结构系统地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如构成死亡委婉语的概念隐喻中的一个是“死亡是旅程”。和其相对应的常见隐喻表达有the last sent-off(送别)、to have gone out(已经走了)、to go the way of all flesh /all the living/ all the earth(走众生之路)等;对于陆路旅行,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和特点,英语的隐喻表达有to take a one-way ride (单程旅行)、to buy a one-way ticket (购买单程车票);对于水路旅行,相应的委婉表达有the last voyage (最后的航程)、to slip off/ to slip one’s cable (解开锚链——葬身大海)、to launch into eternity (驶向来世)、under sailing orders(奉命航行),等。这是“人生是旅程”的次概念隐喻。在认知人生的时候,人们习惯上将其视为一个循环:来到世上(arriving in the world),度过一生(going through life),离开人世(leaving or departing)。(Lakoff & Turner 1989:1-3)。在汉文化中,我们也有死亡概念的旅程隐喻表达,如“踏上不归之路”、“走上了黄泉路”,等。
作者简介邵军航(1967-   ),男,河南开封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
……

打印】【关闭】【返回
Copyright 2010-2018 上海立轩、上海立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网站 沪ICP备09003601号 管理网站